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主办单位:教育部
国际刊号:1001-0505
国内刊号:32-1178/N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24950 人次
 
    本刊论文
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空间布局

  论文导读::其中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核心[2]。最终构建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及空间布局。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论文关键词:科技创新,内蒙古,因子分析,空间布局

  0引言

  科技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地区)科技总量、科技水平及发展潜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教育和科学竞争基础、技术竞争水平、研究与开发竞争水平、科技人员竞争水平、科技管理竞争水平、科技体制和科技环境竞争水平等多个方面[1],是城市竞争力中硬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理论起源于技术创新理论和国家创新系统理论,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强弱是衡量区域科技实力的重要尺度。城市创新系统理论从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中演化出来,由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等构成,其中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其核心[2]。

  城市已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国际生产力分布体系和劳动地域分工中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因此未来国际间竞争将主要表现在城市层面上。本文通过对内蒙古9个地级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模式、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比较,就我区如何形成竞争有序、合作紧密、要素优化配置的有机整体,如何增强政策规划的协调性和发展的有序性等影响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予以研究因子分析,最终构建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及空间布局。

  1内蒙古城市发展现状

  1.1全区经济发展初具规模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经济发展初具规模。全区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7.08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58.04亿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代,经济总量迅速扩张。GDP由1999年的1379.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761.8亿元,在全国各省的位次由第24位增长到第16位;初步核算,2010年我区首次实现生产总值过万亿元,达到11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3],远远高于全国4.6%的增长率。据统计,1952~2008年全国平均增长8.1%,1961~2008年世界年平均增长只有3.6%,而1979~2008年内蒙古年均增长率达到12.1%,分别快于全国和世界经济增速4个和8.5个百分点。1999~2008年内蒙古连续7年经济增长速度稳居居全国第1位[4];人均生产总值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4638美元,居全国第8位,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免费论文下载。

  科技创新

  图1 内蒙古2000~2009年经济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1.2全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为了形象描述内蒙古各地级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特点,在此选用“三轴图”法,通过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来形象描述产业演进过程及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

  首先选取原点,引出三条两两相交成120°的射线因子分析,记为X1、X2、X3轴,则(X1+X2+X3)=100,把三次产业的比重分别点在Xi轴上,历年三点连接所得出的三角形重心轨迹即为某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为了进一步反映产业结构质的变化,可将平面平分成6个区域,其上任何一点可用仿射坐标来表示[5]。三次产业结构根据X1、X2、X3的大小顺序,出现图2所示的6种情况。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即产业结构重心通过左旋模式或右旋模式从两个方向进入第4区域,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

  科技创新

  图2 产业结构重心对应区域及演进模式图

  通过构建仿射坐标系和简单计算,可得到内蒙古9个地级市1998~2008年产业结构重心分布区域,并绘制相应的重心轨迹演进变化图(图3)。

  科技创新

  图3 内蒙古9地级市产业结构重心轨迹演进变化图

  重心位置在同一区域内变化时,表明产业结构未发生变化;当重心位置有跨区变化时,则意味着产业结构发生了的变化[6]。根据计算结果及图3可以看出,1990年全区三产业结构比例依次为35.3%、32.1%、27.3%;21世纪后,三次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变为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2010年三产产业结构依次为9.5%、54.6%、35.9%。在自治区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各地级市工业化水平也明显提高,9个地级市产业重心轨迹均呈右旋模式,即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变,由第一产业主导向第二产业主导推进,由产业结构初级化向中、高级化变化的历史性跨越。但由于各市地理位置、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其经济发展程度、产业结构变化速度也有所差异。

  2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2.1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本文在借鉴吸取了甄峰(2000)、范柏乃(2003)、李宗璋(2005)、孙钰(2008)、《中国科技发展报告2007-2008》研究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07-2008)》研究组构建的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独立性等原则因子分析,结合内蒙古9地级市的实际情况对指标数据进行取舍,构建?丝萍即葱履芰ζ兰壑副晏逑担员阏攵阅诿晒懦鞘锌萍即葱履芰衅兰邸8闷兰壑副晏逑稻咛逄逑治?4个一级指标下的8个二级指标和22个三级指标,见表1。

  表1 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单位

  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科技创新环境

  经济环境

  X1

  人均GDP

  元

  X2

  人均GDP增长率

  %

  X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社会环境

  X4

  公共图书馆

  个

  X5

  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

  千册

  X6

  普通高校学校数

  所

  科技创新投入

  财政投入

  X7

  固定资产原值

  万元

  X8

  科技经费支出总额

  万元

  X9

  课题经费支出额

  万元

  X10

  财政科技支出比重

  %

  物资投入

  X11

  国有研究开发机构

  个

  X12

  科技人员占研究机构从业人员比重

  %

  X13

  科学家、工程师数

  人

  科技创新产出

  经济产出

  X14

  科研经费收入总额

  万元

  X15

  工业增加值

  万元

  科技产出

  X16

  发明专利数

  件

  X17

  申请专利数

  件

  X18

  授?ㄗɡ?

  件

  科技创新潜力

  教育潜力

  X19

  教育支出

  万元

  X20

  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数

  人

  科技潜力

  X21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

  户

  X22

  移动电话用户数

  户

  2.2数据选取及处理

  本文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括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巴彦淖尔、乌兰察布9个地级市作为样本城市,从《内蒙古统计年鉴》、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获取各个样本城市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为了消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各项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而对评估数据带来的影响,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中我们采用标准化处理来消除不同量纲的影响[7]。处理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1)

  负向指标:(2)

  式中,表示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表示i地区的第j个指标,min()表示该指标中的最小值,max()表示该指标中的最大值。当是正向指标时用(1)式,当是逆向指标时则使用(2)式进行标准化。

  2.3评价方法及应用

  为消除评价体系中22个指标之间的复杂相关性和多重共线性的问题,我们采用因子分析法,即把反映样本特征的多个指标变量转化为少数综合变量[8],通过研究相关矩阵或协方差矩阵的内部依赖关系,探求数据的基本结构,用较少的相互独立的因子变量来表现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从而达到减少变量的目的。

  将经过标准化的指标值在主成分分析中通过四次方最大法,提取主成分,得到方差贡献率。如表2所示,由于前4个因子的特征值均大于1因子分析,且累计方差贡献率超过了85%,可代表22个评价指标的大多数信息免费论文下载。因此,本文选取这4个主因子替代22个评价指标,分析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同时,根据主因子的特征值计算各主因子在进行综合评价时的权重。即:

  (3)

  式中为评价指标的权重,为第i个主因子所对应的特征根,i=1,2,3。

  表2 方差分析结果

  成份

  初始特征值

  选取因子

  特征值

  贡献率 %

  累积贡献率 %

  累积贡献率

  主因子权重ω

  1

  13.808

  62.763

  62.763

  62.763%

  69.342%

  2

  2.636

  11.981

  74.743

  74.743%

  13.238%

  3

  1.938

  8.810

  83.553

  83.553%

  9.732%

  4

  1.531

  6.959

  90.512

  90.512%

  7.688%

  5

  0.923

  4.193

  94.706

  6

  0.657

  2.988

  97.694

  7

  0.296

  1.345

  99.038

  8

  0.212

  0.962

  100.000

  …

  …

  …

  …

  选取了4个主因子后可进行主成分因子载荷矩阵的计算。由于初始主成分载荷矩阵的结构与22个评价指标的结构关系不是很明确,为了使被提取的各主成分得到更为满意的解释,我们可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四次方最大法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行25次旋转收敛迭代,经过旋转后载荷系数出现两极分化(如表3)。

  表3 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指标

  主成分

  1

  2

  3

  4

  X1

  人均GDP

  0.316

  0.671

  0.503

  -0.427

  X2

  人均GDP增长率

  -0.360

  0.264

  0.763

  0.280

  X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0.161

  0.003

  0.914

  -0.074

  X4

  公共图书馆

  0.041

  -0.037

  -0.051

  0.894

  X5

  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

  0.734

  0.563

  -0.305

  0.202

  X6

  普通高校学校数

  0.975

  -0.188

  -0.054

  -0.017

  X7

  固定资产原值

  0.960

  0.255

  -0.032

  -0.070

  X8

  科技经费支出总额

  0.992

  -0.037

  -0.022

  -0.087

  X9

  课题经费支出

  0.986

  0.086

  -0.089

  -0.086

  X10

  财政科技支出比重

  -0.481

  0.052

  -0.109

  -0.112

  X11

  国有研究开发机构

  0.972

  -0.129

  0.067

  -0.078

  X12

  科技人员占研究机构从业人员比重

  0.952

  -0.257

  0.090

  -0.125

  X13

  科学家工程师数

  0.994

  0.027

  -0.017

  -0.053

  X14

  科研经费收入总和

  0.905

  0.355

  -0.203

  -0.048

  X15

  工业增加值

  0.420

  0.864

  0.218

  0.053

  X16

  发明专利数

  0.703

  0.583

  -0.161

  0.320

  X17

  申请专利数

  0.956

  -0.145

  0.154

  0.150

  X18

  授权专利数

  0.968

  0.054

  -0.063

  0.181

  X19

  教育支出

  0.270

  0.097

  0.108

  0.661

  X20

  高校在校学生数

  0.990

  -0.054

  -.086

  -0.045

  X21

  国际互联网用户数

  0.923

  0.267

  -0.227

  0.060

  X22

  移动电话用户数

  0.710

  0.454

  0.113

  0.329

  根据表3中得到的旋转主成分载荷系数和相应原始变量的标准化数值(表2)计算内蒙古9个地级市4个主因子的得分,即Z分数。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为第i城市的第j主因子得分,为第j个指标在第i主因子上的载荷值,表示第i城市经过标准化后的第j个指标值。

  根据4个主因子及其权重值,构造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得分评价模型,如下:

  (5)

  综合得分: (6)

  式中,X是经标准化的原始数据矩阵,是第j主成分的得分系数,为第j个主成分权重。总得分见表4。

  表4 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得分表

  城市

  第一主成分

  第二主成分

  第三主成分

  第四主成分

  综合得分

  排名

  呼和浩特

  32.553

  2.840

  -1.752

  0.296

  22.801

  1

  包头

  10.822

  6.349

  -1.890

  1.385

  8.267

  2

  乌海

  -8.743

  -2.377

  0.185

  -3.961

  -6.664

  9

  赤峰

  -2.501

  -0.876

  0.563

  3.305

  -1.542

  3

  通辽

  -5.724

  -1.744

  -1.141

  0.280

  -4.290

  6

  鄂尔多斯

  -5.294

  2.474

  5.430

  -0.360

  -2.843

  4

  呼伦贝尔

  -4.415

  -1.220

  -0.885

  0.557

  -3.266

  5

  巴彦淖尔

  -8.251

  -2.311

  0.129

  -1.243

  -6.110

  7

  乌兰察布

  -8.446

  -3.136

  -0.639

  -0.258

  -6.354

  8

  综合得分数值越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越强;反之因子分析,创新能力越弱。内蒙古科技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是呼和浩特、包头,它们同时也是全区经济实力最强的两个城市,其共同特点是高校众多、研发机构密集、科研经费投入集中。与此相反,其他7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均小于0。总体来看,全区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偏弱,这一局面的形成,除了历史、地缘因素外,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国60年来在国家科技政策指导下,全区对科学、教育分布的安排……

  3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空间布局

  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体系的空间布局,按照区位、资源和产业等优势以及上述因子分析评价结果的综合考虑,大体上可划分为具有相对趋同性的3个辐射系统:呼包鄂高新带,京北生态科技创新区和蒙东科技创新区域。

  3.1呼包鄂高新带

  在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南资北移”有利时机的大背景下,内蒙古自治区悄然崛起了一个由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市构成的“金三角”高新带。这一区域以京包铁路内蒙段、呼包高速公路及110国道干线、黄河内蒙古段为轴线,以呼包鄂3个资本、知识、技术密集点为增长极,构建了呼包鄂两小时城市经济圈[9],集中了自治区90%以上的高等院校,95%以上的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90%以上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在城市分工过程中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产业高新化为主导的地域综合体。相对雄厚的创新实力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决定了这一区域科技创新布局,应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因子分析,重视企业的技术创新,培育以本土自主创新型企业为核心的区域竞争优势,辐射和带动其他城市科技创新的运作,同时需要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应积极发挥稀土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包头装备制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作用,有效解决制约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

  3.2京北生态科技创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该区域是呼包鄂高新带的东向延伸,地处集二铁路以东、浑善达克沙地集通铁路以南、科尔沁沙地京通铁路两侧地段,是我区乃至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生态重点治理区。因此,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应主要围绕生态科技创新,创新体系建设应该选择国内一流的生态治理试验示范的技术力量,调整和再造区域空间布局免费论文下载。早在2000年中国科学院就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联合签署了共建“浑善达克沙地与京北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合作协议[10],目前已建成中科院系统的7个生态治理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个高水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验示范区、4个国家级防沙治沙示范区以及正在规划建设的6~10个以生态治理技术为主攻方向的区级、市级基地。

  3.3蒙东科技创新区域

  蒙东地区是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兴安盟、通辽、赤峰、锡林郭勒盟五盟市。当前,蒙东地区面临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性机遇。加快科技创?绿逑倒菇ǎ酝贫啥厍焖俜⒄梗怪晌诿晒胖匾木迷龀ぜ哂兄匾铰砸庖濉O喽杂诟们蚍岣坏纳帧⑴┠烈导坝猩鹗糇试春途薮蟮目⑶绷Χ裕庖磺虻拇葱伦试雌嫒保萍即葱绿逑祷”∪酢R猿喾骞遗┮悼萍荚扒⒊喾甯咝录际醪悼⑶⒑袈妆炊攵ひ翟扒任歉傻墓婊谂嘤校蠖嗷勾τ诔醮词逼凇R虼斯菇ǜ们蚩萍即葱绿逑档暮侠砟J剑ψプ「玫厍攵奔盎凡澈5厍卮蠡∩枋┖筒刀越拥幕觯⒒雍蠓⒂攀埔蜃臃治觯杓谕夥⒋锏厍椋冉岛图际酰鸩叫纬汕蜃灾鞔葱履芰ΑW钪战岷系赜蛱卣骱捅;ば钥⒌恼铰苑秸耄嘤攀撇导汉颓蛄菲笠担ü攀苹ゲ剐纬伤ダ目萍即葱铝刺酢?

  4结语

  本世纪头2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已过去的10年,自治区科技创新在不断深入认识和正确把握区情的基础上,经历了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创新资源的深度整合,夯实了继续发展的平台;未来10年,我区将高举自主创新的大旗,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重点领域的跨越,担负起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历史重任。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不但从整体上对内蒙古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还从侧面反映了各市科技创新的优劣势。但由于研究和资料收集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以上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强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跟踪调查,并借鉴国际通行的科技创新统计标准,使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更趋科学性、客观性。

  [参考文献]

  [1]高原,张吉献。河南各市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对策[J].地域开发与研究,2009,12:17-19.

  [2]侯仁勇,杨道云,陈红。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9:141-143.

  [4]内蒙古经济增速蝉联第一,“内蒙古现象”全国瞩目[DB/OL].中国网,http://www.chinanews.com/cj/2010/08-22/2482567.shtml,2010-8-23.

  [5]吴碧英。产业结构的变化轨迹[J].中国软科学,1994,5:28-30.

  [6]张耀光。中国海岛县经济类型划分的研究[J].地理科学,1999,2:55-62.

  [7]孟倩,侯小娜。城市技术创新综合评价与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7(5);3-5.

  [8]毕亮亮,施祖麟。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科技创新圈”的构建—基于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模型的初探[J].经济地理,2008(6):947-951.

  [9]董晗。关于构筑呼包鄂两小时城市经济圈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7:63-64.

  [10]胡左。中科院内蒙古共建生态示范区[N].科技日报,2000-12-6.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